當代Shawn如是說
其實類似這樣的文章, 在閒聊版大概每隔幾個月就會出現一次, 或許是在台灣這樣的社會很容易讓人對於未來感到迷惘. 我自己本身的感受和體驗可能跟許多人不太一樣...
我自己從十來歲就很喜歡音樂. 但是家裡長輩從來不認為那是個正經的出路, 所以後來唸書時也很自然的沒把它當成一個選項. 頂多也只是情不自禁的一直延續著這個興趣. 我後來也完成了兩個碩士學位, 也有三個國際普遍認可的證照. 現在回想起來, 那時或許真的曾經成功的說服自己過: 這麼做是理智的.
但是老實說,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, 我想我不會選擇這條路. 這並不是說我的學歷和證照不夠好, 我想他們都是很棒的, 而我也為自己過去的這些努力感到欣慰並且從中受益良多. 但是如果可以, 我應該不會選擇這條路...
對我來說, 理由還蠻簡單的: 因為我覺得我選了一條不誠實的路. 我給了自己許多漂亮的藉口, 保護自己不在現實生活裡冒險. 經濟上來說, 我是OK的. 但是精神上, 我好像只是個手段不怎麼高明的騙子. 因為所有對自己說過的謊, 總有一天會被自己揭穿. 好比我現在似乎該有的都有了(或許是因為我也不算太貪), 但是失去的好像是一份誠實的執著. 我想我過去三十多年來扮演過很多角色, 有些演的很遜, 有些還不錯. 但是我從來沒給過自己一個機會去"好好做自己". 有點像是一個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考試都挨過的人, 有一天要寫篇"自傳"時突然發現自己的自傳裡, 寫的竟然都是別人的故事----別人跟我說過的"只要怎樣怎樣就會怎樣怎樣"的故事, 然後由我自己再去演了一次.
仔細找找, 竟然沒什麼東西是逆著別人的意思, 自己抓起籌碼一把賭下去的.
我不是一個太喜歡賭強好勝的人, 從來也不會賭氣硬幹一件事去向別人證明什麼. 不過, 現在回想起來, 還是很怪. 似乎是有一種"活在民意調查平均值"裡面的感覺...
當然啦, 所謂的"自己", 也絕不是說找就找的到的. 你以為我在十八二十歲時沒想過要做自己嗎? 我早也想晚也想, 三餐飯後刷牙漱口都在想. 只是那時所認定的自己, 和現在的自己, 原來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. 我和他所要的人生, 竟然是那麼的不一樣. 當年覺得做一個"成功人士"很屌很有型, 現在卻覺得似乎那些窮愁潦倒的藝術家的人生才像人生...
拉哩拉雜講了這麼多, 我的體會是: 不管你的書念了多少, 錢賺了多少, 感情多順利, 樂器玩得多好, 唱片賣的多好...只要人還活著, 就不會有真正滿足的時候. 那條沒走過的路總是看起來有趣些, 那個無緣的愛人似乎最值得懷念. 這是人性, 也是人生.
所以我會建議大家不必在這種選擇上猶豫太久, 也不要急著七早八早就為你的人生下定義. 不管選擇玩音樂還是學歷, 還是兩樣都兼顧, 你多半還是會有後悔的念頭. 只不過你不一定會像我一樣敢說出來 ^皿^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